今天早上有幸走訪了聚奎居和附近的社區...
經過高鐵時順道想拜訪開漳聖王的廟,沒想到繞著繞著-無意間就看到了一棟洋樓,帶著手機下來看看,才發現是一座法定古蹟;雖然拍攝畫面不好,還是還看得出裡頭的情況。。。,和龍井的林宅一樣,破碎的東西一地,樹幹包覆了外圍,木板和牆壁都是裂痕。。但從正面來看還得見昔日景像。。。,稍為望向裡面,也是空無一物;最後走向外牆處有一個水井,不過附近有一些碎瓦,仍令人驚心。。。
以下放一些照片,。。
建築周邊。。
從左邊看起。。都是雜草;旁邊有停車道,沿著人踩過的足跡下去
拱廊已被樹覆蓋。。
窗子下的碎石和紅磚牆樣。。。
風化的磚牆。。若再不修傾倒是時間的問題了。。
洗石子的牆面已看不出原貌,但山牆上的巴洛克造型仍可見。
兩層樓的氣派外觀。。上面有「穎川」(陳家)的堂號。
但往左右兩側一看,木門脫落,窗的木頭也遭風化或剝落。只剩連拱立柱還呈現得出他的氣派。
(不知道當年的盛況為何?)
庭前水池。。還沒研究過,不知如何稱呼?
(註:如意水池)
中國式的牆門院落,配上西方味的洋樓,成了一中西合璧的豪華外型。
這洞是橫向的,為什魔會變成這樣。。實際上也不清楚,希望找到資料。
天花板和木門一樣都因時間而損毀。。
從這外露出的紅磚可看出他以前的建造材料。。但也是急需修補的,難以預測他能撐著多久,或被侵壞到什麼樣的程度。
沿著兩樓上去的樓梯
小閣樓式的味道(可是二樓公告是說不能上去呢。。
二樓拍上去的樣子。。還是從正面看那氣派的外觀好呀。。
整座建築真的是年久失修,需要去重視。。。
(註:九二一大地震的緣故)
水井圖,在水力發達的現在,看到這個已是難能可貴。。
當然以便利性來說,是沒可能再使用了。
居奎居只要好好取景,這是個不錯的古老氣氛,但實際上已面臨許多問題,因為修繕一座建築,需要的經費實在是太多了(註:看到一個修繕的調查報告書,總計費用很可觀,於http://kbteq.ascc.net/archive/cca/report921-1022/1/tc4-6.html)。。
一個古蹟上的樑柱彩畫,都需要百萬元的預算(聽田調的。。。),而且人為技術可能也不知道能留下來多久。。
當然可能不知道它的歷史意義的人多更多,。。
後來又繞到了建興宮及成功嶺,自打靶的高中時期後第一次再去。
沿途經過放幾張照片
後來從中山路下出口,差點以為迷路。。還好只是重新繞一大圈回來。
這裡是居奎居往成功嶺方向騎的小景。
建興宮。。。拜開漳聖王,進去拜一下
成功社區的老樹根。。